close

從熱血沸騰的 MLB 世界大賽到台灣職棒總冠軍賽,球迷 high 到翻。這一切都從投手準備、抬腿、揮臂開始;一顆小白球的速度,可以從 0 加速到 160 km/h;為了壓制打者,投手無不追求球速以及精準度,球迷、觀眾也會因為比賽張力提升而感到興奮,但這也代表著投手必須承受更大的負擔,經歷過肩關節、肘關節手術的棒球員不計其數。

究竟一個看似簡單的投球動作,到底是如何對投手造成傷害的呢?今天,跟著 ISSA 運科團隊一起用科學的角度來分析探討吧!

半數以上投手受運動傷害之苦:手肘 21.7%、肩關節 17.1%

首先,我們從美國 MLB 2015 美國職棒大聯盟運動員為參考族群,在受傷發生比率的統計圖 (圖 1 ) 可見,不論是哪個守備位置的運動員,都有受傷的可能,其中,有超過 50% 的投手有運動傷害的困擾。最常見的受傷部位以手肘 21.7% 居冠,其次是肩關節 17.1% 。投手是棒球運動中,最難培養的球員,若是投手因受傷錯失了比賽,對個人而言不僅是重大打擊,對職業球團而言,更是相當大的損失,因此我們要必須了解造成受傷的原因何在

圖 1、MLB 2015 年受傷比率統計。肩關節與肘關節是棒球運動受傷比率最高的兩個部位;在不同守備位置中,投手是受傷比率最高的角色。

關鍵投球過程:加速階段到將球釋放出手

在進一步討論之前,我們先定義投球的動作分期 (圖 2) :一開始會有一個準備動作,接著抬腳向前推蹬跨步,在此同時會有擺臂動作,肩關節達到最大外轉角度時,開始加速將球釋放後,身體會有隨球動作,結束一個完整投球動作。整個投球過程中,加速階段到釋放球是最為關鍵的過程,接著我們來看看,投球過程肩膀與手肘到底都承受了些什麼!

圖 2、投手投球的動作分期圖。投球的關鍵過程在於,跨步後手臂最大外轉角度,接著加速到釋放球的過程。


從數據結果討論肩肘關節受傷的機轉

Fleisig 等人在 1995 年針對投球跟受傷之間的關聯性進行了一個研究,找了 26 位年齡平均在 22 歲左右,且控球相當穩定的健康男性投手,利用 4 台高速攝影機進行影像分析,探討肩關節與肘關節在投球過程中所承受的剪力 (Shear force) 與壓力 (Compression force) ,接著我們從數據結果討論肩肘關節受傷的機轉。

圖 3、投球過程中,作用在肘關節各方向的力量。 

 手肘機轉

      從圖 3 可見,投球加速期會對肘關節造成相當大的壓力,擺臂到投出球手肘要承擔 300~1000 N的力量,在肩關節達到最大外轉角度開始加速的時候,肘關節內側需承受360N(大約37kg)的剪力,在此同時肘關節外翻(Valgus)所帶來的壓力,也會對鷹嘴突後側或內側偏後位置帶來很大的負擔,長期下來可能會造成軟骨軟化進而影響肘關節的穩定性。簡單來說,肘關節外翻會對肘內側副韌帶處產生極大壓力,可能造成肌肉撕裂、撕裂性骨折、韌帶斷裂…等傷害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圖 4、投球過程中,作用在肩關節各方向的力量。

手臂機轉

從圖 4 中,我們一樣發現到,肩關節在加速期到釋放球的過程中會面臨相當大的壓力,在擺臂到投出球的過程,肩關節必須承受600~1100N 的力量,最大的壓力是在球釋放後手臂開始減速時,此時肩關節會承受超過 1000N (102kg) 的壓力。從這邊我們可以看到,如果肌力不足或是身體處於疲勞狀態時,很難維持關節的穩定,相對地也會造成較高的受傷風險。

 

該如何減少傷害比率呢?控制投球數 + 肌力訓練

       綜觀以上結果,我們可以瞭解,當投手從加速期到釋放球這段過程時,肩關節及肘關節會承受相當大的力量,由於前面加速的力量極大,減速期的關節、肌肉、肌腱、韌帶也必須承受相當大的壓力,此時,旋轉肌袖 (Rotator Cuff) 扮演重要的減速角色,若沒有足夠力量可以承擔時,受傷的風險也會大大提升。

       想像一下,當開著一輛時速 100 公里卻沒有剎車的保時捷,相信後果一定慘不忍睹吧!不同守備位置裡,肩肘關節過度使用 (Overuse) 頻率就屬投手最高,在其他運動項目中,過度使用所造成的運動傷害也屢見不鮮,也因此,投球數量的控制,就顯得相當重要。

最後,還是要提醒一下,投球技術訓練固然重要,但肌力訓練才是所有一切體能的基礎,訓練過程中絕對不能忽略這個部分,建議從高中就開始進行重量訓練,確保運動員的身體水準可以跟上技術水準。

 

參考資料: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棒球 運動科學 運動傷害
    全站熱搜

    ISSA 蓬勃運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